南海攻守易勢 中美遭遇「隱形戰爭」

Hey, come and join me on moomoo! Moomoo provides easier access to pro-grade investment analytics and is used by over 20 million people globally! Sign up via my referral link now and claim up to 15 FREE stocks! https://j.moomoo.com/00pbBr Free Stocks plus chance to win Tesla Model 3 car !!!

正當中美在中國南海激烈碰撞之際,中國對外公佈了其第9份國防白皮書。 白皮書中令人意外地直接提及美國,而其戰略和戰術布控也有明顯的針對性。 坦白講,中美間發生直接衝突的可能性很小,但雙方矛盾衝突的壓力勢將持續升級,可預見與不可預見的鬥爭也將更趨激烈,不能完全排除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導致「中美大戰」。

美國近期在南海表現激進,但也有一定的迷惑性。 而此份《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已經率先亮明瞭底牌。 從中可以發現中國游刃于戰爭與和平、鬥爭與合作之間的複雜而微妙的心態和佈局。 與先前相比,白皮書所透露出的中國戰略調整更顯強硬,更有進攻性。 而相對來說,美國在南海的「偷窺」甚至炫耀武力已直接碰觸到中國的前沿利益,中美軍事關係走向的不確定性急劇上升。 一種非戰爭形式的軍事鬥爭,或者說是一種「隱形戰爭」,已經在南海上演。

中美南海攻守態勢生變

繼2013年國防白皮書有限度地點名美國,稱「有的國家深化亞太軍事同盟,擴大軍事存在,頻繁製造地區緊張局勢」之後,2015年的白皮書的表述再升一級,在分析國家安全形勢時說,「美國持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強化其地區軍事存在和軍事同盟體系」。 另外還提到,「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將有新的發展,各種國際力量圍繞權力和權益再分配的鬥爭趨於激烈」。 「一些域外國家也極力插手南海事務,個別國家對華保持高頻度海空抵近偵察,海上方向維權鬥爭將長期存在。 」分析人士指出,白皮書把美國放在國家所面臨的外部嚴峻形勢中來說,顯然是公開將其視為一種挑戰、威脅和對手。 之所以如此,既有現在中美迅速激化的南海軍事衝突的因素,也是出於中美之間難以避免的長期戰略對抗的考量。

2015年4月,美國和菲律賓舉行超過1萬人參加、為期10天的代號為「肩並肩2015」的聯合軍事學習,多次接近中國軍事安全區域;5月,美國海軍駐紮在新加坡的瀕海戰鬥艦LCS-3沃思堡號駛近南威島;美國海軍陸戰隊計畫邀請20多個亞太地區國家的兩栖作戰部隊出席在夏威夷舉行的會議,特別注明要將中國排除在外 ;美國防長卡特考慮派軍艦和軍機進入中國填海造地的南海島礁12海裡海域;果不其然,5月20日,美軍一架P-8A反潛偵察機抵近中方南沙島礁海域進行偵察活動。

對於美國明顯的挑釁動作,中方的反應一直都很強硬。 不過與之前停留在口頭上的反對和指責不同,中方還將其不滿表現在了行動中。 比如,上文所提到的LCS-3沃思堡號有意迫近中方島嶼時,中國海軍新型護衛艦054A近距離跟蹤監視。 當美方無人機在中國南沙群島上空執行偵察任務時,遭到中國地面發射的無線電干擾,險些將其誘捕。 引起更多注意的是中國航母建設、海上鑽井平臺搭建,以及時下在南海迅速推進的大規模填海造島行動。 如此自然會擠壓美國軍事力量在南海的生存空間,也說明中美在南海爭端的攻守之勢有逆轉跡象。

tankship
曾在中美南海對峙中亮相的坦克登陸艦

戰爭的迷霧已經在南海彌漫開來。 短期內,雙方妥協讓步的可能性都比較小,發生軍事鬥爭的概率急劇升高。 或許兩邊都已有預設,通過一場可控的局部直接衝突來釋放這種即將爆破的壓力。 但是在特定的過於緊張的時勢下,難免會出現很多偶發性外部導火索,在牽扯複雜的南海極易造成連鎖反應,雙邊關系的最終走向很難預料。

美國的「中國通」大衛•蘭普頓(David Lampton)表示,自從2010年左右開始,情況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美中關係的臨界點正在接近。 儘管美中關係的根基還沒有坍塌,但是美國政策精英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傾向于把中國看成是美國在全球主導權的一個威脅。 而在中國,越來越多的精英派別與民眾也把美國看作是阻止中國獲得應有國際地位的一個障礙,而且沒有對北京維護國內的穩定提供説明。 美中關係整體上正在朝著一個不可取的方向發展。 通過在美國國務卿克裡在訪華前後的諸多細節也可發現,雖然兩邊在表面維持較好的交流與溝通,但是其背後卻有一個無聲的戰場。

威懾與平衡 中美軍爭刀尖跳舞

如果透過中美兩方令人眼花繚亂的多回合交手來看,目前但還遠未惡化到雙方短兵相接的地步。 畢竟對中美兩國而言,共同利益要遠遠大於分歧和衝突,而關係的破裂甚至是敵對,對雙方都會造成難以承受的損失。 這也當是太平洋兩邊的決策者的共識。

問題是強勢崛起的中國是當前國際格局中的最大變數,也是中美關係陡生變局的重要原因。 中國的發展在相當程度上意味著美國利益的退讓和受損。 那麼,雙方的矛盾就難以調和,需要經過一定烈度的擠壓、調整和適應。 由於強弱明顯,美國的反應會更為咄咄逼人,而中方的自我定位、戰略定力和對分寸的把握都會經受重大考驗。 在這份國防白皮書中,可以一窺中國當下的應對之法。

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自身和國際形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中國對外總體戰略方針卻在很大程度上被延續下來。 尤其是在習近平執政後,又出來了一些向毛澤東時期的政策回歸跡象。 細心的觀察人士發現,這份白皮書中出現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字句,其「積極防禦」、「後發制人」等戰略設定也能從毛澤東那裡找到源頭。 毛澤東針對的主要是處於冷戰爭霸狀態下的美蘇兩國,而當下中國所針對的則主要是已經對中方十分警惕且敵意膨脹的美國。

毛澤東與習近平兩個時期的國防觀裡,都鮮明地展現了自身飽滿的戰意。 同時,從毛式國防觀到習式國防觀,又都帶有自我克制的設定。 只是因為毛式國防觀只有金科玉律般的少數指示精神,而無全面系統公開的闡述。 而習近平力主軍事和國防公開以適應新形勢,也就不可避免會將這種克制表現于外。

據多維新聞稍早前報導,中國政府在近1年前就已經提前告知美方(中國將發佈)這一戰略白皮書。 白皮書裡說,中國軍隊主要擔負的戰略任務包括「整體運籌備戰與止戰」、「綜合管控危機,堅決遏制和打贏戰爭」。 另外還提到,「有效控制重大危機,妥善應對連鎖反應」,「堅持底線思維」。 在講第六部分「軍事安全合作」時表示,「構建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相適應的新型軍事關係,加強防務領域對話、交流與合作,完善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機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增進互信、防範風險、管控危機。 ”

事實上,白皮書中共提及美國兩次。 第二次是在闡述軍事安全合作時說,「構建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相適應的新型軍事關係」。 在這僅有的兩次提及裡,先是將其視為一種重大挑戰和威脅,又提出建立新型軍事關係,加強對話,增進互信、防範風險和管控危機。 一推一拉之間折射出中方對美的複雜而微妙的心態。 在執政者的考量中,中美大局是和平合作和發展,但也免不了一種低烈度的較量和摩擦。 因此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實現一種有底線的可控的平衡狀態,儘管雙方的原則標準不盡相同。

中美開打「隱形鬥爭」

2015版中國國防白皮書中的一個重要外在變化是「鬥爭」成為高頻詞,出現近30次,而且白皮書第五部分標題就是「軍事鬥爭準備」。 檔表示,軍事鬥爭準備是軍隊的基本實踐活動,是維護和平、遏制危機、打贏戰爭的重要保證。 中共強調「軍事鬥爭」而不是「戰爭」,源于這兩者的內在區別,也恰恰反映了中國國防觀的轉變。

「軍事鬥爭」提法的微妙之處在于,「鬥爭」要比「戰爭」的外延更大。 中國強調「軍事鬥爭」既包括了「戰爭」的方式,要求做好戰爭準備,對外表達了警告和威懾,同時又沒有過多地渲染戰爭意味。 戰爭正是中美兩國都要極力避免,也不為其他國家所接受的方式。 中國並沒有完全否定戰爭的可能性,如果最終不得不參與針對美國或其他國家的戰爭,中方也會有一定的迴旋餘地。

「軍事鬥爭」提法的玄機還在於,在真正和直接的戰爭之外,軍事領域還存在其他方面和方式的鬥爭,也即一種軍事層面非戰爭形式的鬥爭,或者稱之為「隱形戰爭」。 如果說戰爭能力是國防的硬性支撐和有力後盾,那麼這種非戰爭形式的軍事鬥爭的重要性同樣不可輕視,或許也正是當下亟需。 畢竟中美兩個核大國之間發生大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麼,中美軍事角力就將主要以非戰爭形式的較量和交手呈現。 比如在二炮所代表的戰略威懾、軍事戰略、突發事件應變能力、全軍自我控制、先進軍事技術、軍事「盟友」的規模與實力等等。

以近兩次中美軍事較量為例。 繼媒體透露卡特將派軍艦或軍機進入中國填海造地的南海島礁12海裡海域後,5月22日,美軍一架P-8A反潛偵察機果然應聲前來。 一處值得玩味的細節是,該機海軍飛行員邀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到機艙裡去觀察和監聽。 宣示完「航行自由」後其過程即在媒體上被披露出來。 此後又有美媒報導稱,美方無人機在中國南沙群島上空執行偵察任務時,遭到中國地面發射的無線電干擾,險些被誘捕。

在這兩件事中,雖然出現了雙方軍事力量的交手,卻並沒有發生直接的軍事對抗。 其中美方對媒體宣傳的應用,以及中方對先進技術的使用是兩次交手中的亮點。 可以想像,今後此類的較量會更加頻繁,花樣會不斷翻新,並且會對彼此都造成一定的軍事損失。 對此,雙方都應做好準備、堅守底線、控制分寸。

Today only(Smartphone only): 10% off for Ebay site - use code: EN4FALL Ebay daily dealsMr. Rebates

2 comments on “南海攻守易勢 中美遭遇「隱形戰爭」

發佈留言